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中環遮打道16-20號歷山大廈1樓102號鋪

營業時間
11 am - 3 pm
5 pm - 11 pm

香港中環遮打道16-20號歷山大廈1樓102號鋪

營業時間
11am - 3pm
5pm - 11pm

用筷子感受夏天

沒錯,中國人最講究吃,每個節氣都會有獨特的飲食習俗。而日常生活中關於吃的詞語也多到數不勝數。比如壓力大時人們會說「吃不消」,放狠話時會說讓對方「吃不了兜著走」,就連熟人見面打招呼時必問的一句也是「您吃了嗎?」再看我們的傳統節日節氣,也都是圍繞著吃這一方面展開,就連企業團隊建設也是出去一起聚餐。 可見飲食文化在中國多麽重要。與此同時,中國的餐桌文化可謂源遠流長,餐桌上的餐具更是非常講究。而最能代表中國餐具文化的則非「筷子」莫屬。 筷子的歷史 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以筷進餐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以筷進食的國家。筷子看起來只是非常簡單的兩根小細棒,但它有挑、撥、夾、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價廉物美。 關於筷子發明者的傳說很多,其中講得最多的是大禹。 傳說,洪水泛濫的堯舜時代,奉命全國治水的大禹,有次和手下到達一個荒島。屆時大家肚子已經十分餓了,於是趕緊支起陶鍋煮肉吃。但由於時間緊,鍋中的熱湯還翻滾著。大禹想用手去抓鍋中的肉吃,可是還未等手伸進鍋,就被滾燙的熱氣燙得縮回了手。大禹急中生智,隨手撿起兩根細樹枝,夾起了熱鍋裏的肉,吹吹氣,就往嘴裏送。大禹的手下於是也學著他的樣子,用細樹枝來夾肉吃。大家發現,這樣吃熱肉,不僅方便不燙手,還不會沾到肉上的油膩,這樹枝便是最早的筷子。 筷子的寓意 筷子關乎我們日常的每一餐,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它並不是我們生活中沈默的參與者,與我們的精神生活也緊密相連。國人幾千年來千千萬的親情、友情、愛情,都能在這輕輕的一雙筷子裏浸潤著。對中國人而言,筷子是餐具,更是文化。 2014年央視曾有這樣一支公益廣告,播出了一雙筷子身上承載的啟迪、傳承、明禮等文化意蘊。 爺爺拿起筷子蘸上醬油餵給正在哭鬧的孫子,小小嬰孩就通過這一雙筷子初嘗人生滋味。 這是啟迪。 年夜飯上小姑娘第一次學用筷子,最終成功夾起飯菜,全家人開懷大笑。 這是傳承。 宴席開始時爸爸攔住兒子伸出的筷子,教育孩子「要讓爺爺先吃。」 這是明禮。 中國人講究團圓美滿,團圓必有飯。長大後遠離父母的我們回家後第一件事一定是美美吃上一頓爸媽精心準備的大餐。所以就是這樣一雙簡單而樸素的筷子,不僅蘊含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更承載了無數遊子的鄉愁。故鄉記憶中舌尖的味道,裹挾著那些因為內斂而無法宣之於口的愛和思念,也都借著「食指大動」來傳遞。 同時,筷子在我國民間還是吉祥物哦。「筷子筷子——快生貴子!」這是討彩頭的催生吉祥語。筷子在婚姻、食俗、禮俗、祭祀等民俗文化中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master
14 6 月, 2023